韩国连饺子都要抢?倒反天罡的韩国人,要砸中国饺子的饭碗?
韩国希杰集团最近在美国成功申请了一个饺子形状的专利,这事儿可把中国网友给气乐了。
不就是给饺子皮上加了两道纹路吗?
这也能叫创新?
要这么算,河南烩面改个刀工是不是也能去申请个国际专利?
这波操作真是老太太上楼梯——不服不行啊!
说起韩国人在文化领域的"拿来主义",那可是一套接一套。泡菜改名叫"辛奇",宽粉硬说是韩国传统美食,现在连饺子都不放过。更逗的是,希杰集团在海外市场把饺子包装成"韩式饺子",可这个词在日语里明明是"馒头"的意思。韩国人自己都没整明白,就敢拿出来忽悠全世界,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?
这事儿的离谱程度,简直跟当年韩国学者说孔子是韩国人有得一拼。不过仔细想想,韩国人这么干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他们的泡菜申遗成功那会儿,中国网友就翻出《诗经》里的记载打脸。后来麻辣烫在韩国火了,没几天就变成了"韩式麻辣烫"。现在轮到饺子遭殃,真是应了那句老话: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。
要说韩国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"文化搬运",那还得从他们的"韩食世界化"计划说起。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要让韩餐像意大利披萨、日本寿司一样走向世界。政府搭台,企业唱戏,明星带货,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愣是把别人的东西包装成了自己的。这招数,跟当年三星从日本偷师学艺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韩国人这套玩法确实高明。他们知道文化就是软实力,能赚钱还能提升国际话语权。希杰集团这次申请饺子专利,表面上看是为了解决饺子皮容易破的问题,实际上是在下一盘大棋。等哪天全世界都以为饺子是韩国发明的,那才叫真的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——离谱到家了。
反观咱们这边,每次都是事情闹大了才想起来维权。泡菜、饺子、端午节,明明都是咱们的传统文化,可就是没人在国际上好好推广。韩国人把泡菜申遗成功那会儿,咱们的泡菜还在超市里卖着白菜价呢。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吗?
文化输出这事儿,咱们真得跟韩国人学学。人家靠着韩剧、K-pop在全球圈粉,连带泡菜、拌饭都成了香饽饽。咱们的饺子、火锅、麻辣烫,哪个不是好东西?可就是缺少系统的推广。现在倒好,连饺子都要被人抢走了,这不是骑着驴找驴吗?
说到希杰集团,那可是个狠角色。从三星分家出来的企业,现在横跨食品、娱乐、生物制药多个领域。他们家的必品阁饺子在韩国市场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,现在又盯上了欧美市场。这架势,摆明了是要把"韩式饺子"打造成下一个全球爆款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专利归专利,文化归文化。韩国人再怎么能忽悠,也改变不了饺子起源于中国这个事实。就像意大利人不会因为美国人做了披萨就放弃对披萨的话语权一样。咱们现在要做的,不是光在网上骂几句就完事,而是得拿出实际行动来。
文化战争这事儿,输一场可能就丢一片阵地。今天他们抢饺子,明天说不定就要抢元宵了。咱们得学聪明点,该注册的商标赶紧注册,该申遗的项目抓紧申遗。别等到哪天老外真以为饺子是韩国发明的,那才叫哑巴吃黄连——有苦说不出。
看看隔壁日本是怎么做的。和食申遗成功后,寿司、天妇罗都成了日本的文化名片。咱们的中餐这么丰富,随便拎出个菜系都能吊打一片。可就是缺少系统的包装和推广。现在连越南米粉都在国际上混得风生水起,咱们的兰州拉面却还在街边小店打转,这不是捧着金碗要饭吗?
文化输出这事儿,光靠政府不行,得企业和民间一起使劲。韩国人能把泡菜卖到全世界,靠的就是政企联动。咱们的餐饮企业要是也有这个意识,把火锅、饺子这些传统美食好好包装一下,还怕打不进国际市场?
说到底,这场关于饺子的闹剧,反映的是中韩两国在文化输出上的差距。韩国人敢这么明目张胆地"搬运"中国文化,不就是看准了咱们在文化推广上的短板吗?现在连越南都在拼命推广自己的饮食文化,咱们要是再不当回事,以后怕是连粽子都要被人抢走了。
饺子这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:文化主权跟领土主权一样重要。今天丢个饺子,明天可能就要丢更多。咱们得打起精神来,该争的必须争,该抢的必须抢。不然等到哪天,咱们的子孙后代可能真要在教科书上看到"饺子起源于韩国"这样的鬼话了。
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,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。要是有侵权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。